金九銀十建材商家開啟促銷戰 低價折扣背后暗藏玄機
導讀::九月對于業主來說是個不錯的裝修季節,商家在金九銀十之際則會開啟最大的促銷活動,各種低價折扣或限時秒殺讓業主看花了眼,重慶裝修專家在此提醒大家,在心動的同時別忘了冷靜分析,到底是真實惠還是假優惠需理性看待,切勿掉進商家陷阱,下面隨重慶裝修小編去了解下建材商家常見的促銷手段。
每到節假日特別是金九銀十裝修旺季,估計90%以上的建材商家和家具企業的都在打促銷大戰。各種形式、各種手段的促銷令消費者眼花繚亂。然而,建材促銷陷阱多、水深,消費者不要盲目購物。重慶裝修公司專家提醒以下這些商家常見的促銷陷阱,急待裝修的消費者要擦亮雙眼了。

建材促銷需理性看待 小心掉入陷阱
1、折扣誘人價格不低
為了騰出空間推出新貨,如今不少家居賣場都在舉辦清貨或打折促銷活動。有的店家清樣板時甚至打出了3折左右的超低折扣。實際上,某些超低折扣的水分還不少。像某賣場,雖然清樣板的產品折扣低至3折,但是高達10萬元的原價,讓這款產品的清貨價仍高達3萬元左右,如另一家居賣場的同一款產品打的5折清貨價還是要貴幾千元。更有一些賣場,滿目都是2-3折的“超低價”,讓人心動不已。不過,經常“格價”逛賣場和熟悉情況的街坊都知道,這里常年都是促銷價,2-3折只是常規折扣而已。
2、最低折扣內有玄機
說起折扣,還有一樣說法存有陷阱。比如在某賣場,大家可以看到商家張貼出來的海報表明現在有“全場歷史最低折扣”,而且,商家會信誓旦旦地告訴你,這絕對是開店以來的最低折扣,如不屬實愿意賠償。
但大家應該注意的是,最低折扣并不等同于最低價格。據了解,有些商家雖然把產品的折扣壓到了歷史最低,但面價卻不是最低的,這樣計算下來,在“最低折扣”下,買家并沒有得到最低的折后價。
3、差價返還條件多
現在有些賣場提出了“差價返還”概念,但是,即使你選擇的某種產品買貴了,要真正獲得差價返還其實并不容易。因為,只有完全一樣的產品出現差價才可以獲得賠償。廠家想不賠付的說法可以很多,比如說,很多產品是特供的,要么是尺寸和別的賣場不一樣,要么一些小配件有差異,既然產品不同,當然無法成為消費者“差價返還”的依據了。
4、價格組成學問不少
有的產品折后價確實是全年最低的,但不包運輸費和組裝費,如果再算上這方面需要支出的費用,所支付的價格實際上跟打折前的價格沒什么差別。還有的產品雖然包了運輸費和組裝費,卻以特價為由不提供保修,萬一出現質量問題,加上維修費之后,價格也就不低了。
5、促銷附帶條件很多
某些新賣場在開業當天的特價產品特別多,廣告宣傳上甚至有低于2折的產品。不過,很多到場的消費者卻非常失望。首先是不少“至筍”產品是限量的,只有5套或10套,有可能你排了個前三名,但依然沒買到。再者,不少低折扣產品是有附帶條件的,比如說,某地板推出一款1.5折的特價產品,不過每滿30平方米才可以享受10平方米的特價優惠。也就是說,即使該產品所報的原價是實實在在的,當你買了30平方米的產品,最多也只有7折左右的優惠。在某知名賣場內,一家具店說的全場6.8折實則是專指沙發的折扣,其他產品的折扣實際會少很多。
6、活動期限隨時變
在某些時候,銷售人員會告訴你:“我們現在搞活動,活動剩余的時間只剩今天了。”現場的海報確實也標出“促銷優惠到某月某日止”,這一切仿佛都在敦促買家趕快下定。實際上,即使你過幾天再來同一家專賣店,銷售人員也可以幫你在經理那里申請到這限期折扣。倉促下定,吃虧的很可能就是你。
7、團購價格不便宜
現在團購是個時尚,很多消費者都希望通過團購買到便宜的產品。賣場、網站、廠家等各種機構舉辦的團購活動也讓人眼花繚亂。不過,很多參加過團購的人在大呼上當。有位先生最近參加了某網站舉辦的一次團購會,在賣場里看到一款被標識為超劃算的團購產品,其價格比他之前在另一賣場看到的要高不少。他找組織團購的網站投訴,網站卻告訴他:“我們只負責組織,折扣由商家說了算。”言下之意就是:舉辦者沒有核實價格和爭取最優惠價格的義務。
8、秒殺價永遠是個夢
“秒殺”這個在網絡上很火爆的詞語如今在家居行業也非常常見,低至幾十元一件的秒殺價產品,讓人心動不已。可惜,這個秒殺價在某些時候只是個吸引消費者上鉤的誘餌,能低價秒殺產品的,往往只有商家的自己人。

建材促銷需理性看待 小心掉入陷阱
1、折扣誘人價格不低
為了騰出空間推出新貨,如今不少家居賣場都在舉辦清貨或打折促銷活動。有的店家清樣板時甚至打出了3折左右的超低折扣。實際上,某些超低折扣的水分還不少。像某賣場,雖然清樣板的產品折扣低至3折,但是高達10萬元的原價,讓這款產品的清貨價仍高達3萬元左右,如另一家居賣場的同一款產品打的5折清貨價還是要貴幾千元。更有一些賣場,滿目都是2-3折的“超低價”,讓人心動不已。不過,經常“格價”逛賣場和熟悉情況的街坊都知道,這里常年都是促銷價,2-3折只是常規折扣而已。
2、最低折扣內有玄機
說起折扣,還有一樣說法存有陷阱。比如在某賣場,大家可以看到商家張貼出來的海報表明現在有“全場歷史最低折扣”,而且,商家會信誓旦旦地告訴你,這絕對是開店以來的最低折扣,如不屬實愿意賠償。
但大家應該注意的是,最低折扣并不等同于最低價格。據了解,有些商家雖然把產品的折扣壓到了歷史最低,但面價卻不是最低的,這樣計算下來,在“最低折扣”下,買家并沒有得到最低的折后價。
3、差價返還條件多
現在有些賣場提出了“差價返還”概念,但是,即使你選擇的某種產品買貴了,要真正獲得差價返還其實并不容易。因為,只有完全一樣的產品出現差價才可以獲得賠償。廠家想不賠付的說法可以很多,比如說,很多產品是特供的,要么是尺寸和別的賣場不一樣,要么一些小配件有差異,既然產品不同,當然無法成為消費者“差價返還”的依據了。
4、價格組成學問不少
有的產品折后價確實是全年最低的,但不包運輸費和組裝費,如果再算上這方面需要支出的費用,所支付的價格實際上跟打折前的價格沒什么差別。還有的產品雖然包了運輸費和組裝費,卻以特價為由不提供保修,萬一出現質量問題,加上維修費之后,價格也就不低了。
5、促銷附帶條件很多
某些新賣場在開業當天的特價產品特別多,廣告宣傳上甚至有低于2折的產品。不過,很多到場的消費者卻非常失望。首先是不少“至筍”產品是限量的,只有5套或10套,有可能你排了個前三名,但依然沒買到。再者,不少低折扣產品是有附帶條件的,比如說,某地板推出一款1.5折的特價產品,不過每滿30平方米才可以享受10平方米的特價優惠。也就是說,即使該產品所報的原價是實實在在的,當你買了30平方米的產品,最多也只有7折左右的優惠。在某知名賣場內,一家具店說的全場6.8折實則是專指沙發的折扣,其他產品的折扣實際會少很多。
6、活動期限隨時變
在某些時候,銷售人員會告訴你:“我們現在搞活動,活動剩余的時間只剩今天了。”現場的海報確實也標出“促銷優惠到某月某日止”,這一切仿佛都在敦促買家趕快下定。實際上,即使你過幾天再來同一家專賣店,銷售人員也可以幫你在經理那里申請到這限期折扣。倉促下定,吃虧的很可能就是你。
7、團購價格不便宜
現在團購是個時尚,很多消費者都希望通過團購買到便宜的產品。賣場、網站、廠家等各種機構舉辦的團購活動也讓人眼花繚亂。不過,很多參加過團購的人在大呼上當。有位先生最近參加了某網站舉辦的一次團購會,在賣場里看到一款被標識為超劃算的團購產品,其價格比他之前在另一賣場看到的要高不少。他找組織團購的網站投訴,網站卻告訴他:“我們只負責組織,折扣由商家說了算。”言下之意就是:舉辦者沒有核實價格和爭取最優惠價格的義務。
8、秒殺價永遠是個夢
“秒殺”這個在網絡上很火爆的詞語如今在家居行業也非常常見,低至幾十元一件的秒殺價產品,讓人心動不已。可惜,這個秒殺價在某些時候只是個吸引消費者上鉤的誘餌,能低價秒殺產品的,往往只有商家的自己人。
熱門文章
更多 >>